(亮点和细则)民政部发布十项殡葬领域行业标准 以标准化护航“逝有所安” |
中国社会报《殡葬周刊》记者路建英 加快完善相关法规制度,严格规范服务标准,是实现殡葬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。7月16日,民政部集中发布《殡仪接待服务规范》(MZ/T 018—2025)等10项殡葬领域推荐性行业标准。这些标准全部自发布之日起实施。其中,修订标准9项、制定标准1项,覆盖殡仪接待、遗体接运、保存、告别、火化、骨灰寄存等关键环节,同时延伸至网络祭祀以及海葬、树葬等生态葬服务场景,为“逝有所安”提供制度保障。
围绕殡仪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,《殡仪接待服务规范》(MZ/T 018—2025)、《遗体保存服务规范》(MZ/T 019—2025)、《遗体告别服务规范》(MZ/T 020—2025)、《遗体火化服务规范》(MZ/T 021—2025)、《骨灰寄存服务规范》(MZ/T 022—2025)等5项标准,对火化设备环保排放、骨灰堂安全巡查、殡仪接待礼仪、遗体防腐冷藏、告别厅布置等细节进行人性化、专业化规范,提出将“心理干预”纳入殡仪服务流程,彰显对生命尊严的极致呵护。围绕节地生态安葬,《骨灰海葬服务规范》(MZ/T 023—2025)、《公墓安葬服务规范》(MZ/T 036—2025)、《公墓祭扫服务规范》(MZ/T 038—2025)等3项标准,分别对骨灰撒海、树葬、草坪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的服务流程、环保要求、仪式规范及后续纪念等进行了系统规定,明确海葬船只消毒、骨灰可降解容器使用、祭扫防火管理等细节,推动绿色殡葬从理念走向标准化实践。 同时,《网络祭祀要求》(MZ/T 173—2025)聚焦线上祭扫新趋势,对网络祭祀服务平台的设立、服务功能、内容发布、数据安全等提出规范性要求,明确禁止低俗炒作、封建迷信等行为,旨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提供多样化的祭祀选择,引导网络祭祀回归庄重、文明、绿色轨道,让“云祭扫”既有温度又有尺度。《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》(MZ/T 240—2025)以行业标准形式,构建起从遗体接收到骨灰安葬的“全链条”信息追溯体系,明确遗体接运、保存、告别、火化、骨灰安放等环节的信息采集、标识、管理等要求,确保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责任可究,既回应了公众对殡葬服务透明度的关切,也为监管执法提供了技术抓手。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近年来,民政部不断加大殡葬标准和规范的制修订力度,仅2024年就发布了18项殡葬领域相关标准,今年上半年又发布实施6项标准。为配套《殡葬管理条例》和相关政策,正在研制已经立项的标准17项,准备立项的还有十几项。下一步,民政部将继续加大对相关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,加强已发布标准的培训和宣贯实施,切实发挥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,有效提升殡葬服务水平,促进殡葬行业规范化、专业化发展。 附件:10项殡葬领域推荐性行业标准 殡仪接待服务规范.pdf 遗体保存服务规范.pdf 遗体告别服务规范.pdf 遗体火化服务规范.pdf 骨灰寄存服务规范.pdf 骨灰海葬服务规范.pdf 公墓安葬服务规范.pdf 公墓祭扫服务规范.pdf 网络祭祀要求.pdf 遗体和骨灰追溯通用要求.pdf |
![]() |
更新:Jul 17 2025 5:30PM |